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内多个项目相继落户;广交会上,苏仕兰研发的桑刀2号刀具获颁“最高刀刃锋利度保持力”吉尼斯世界纪录奖;寿长蚝、牛大力、新洲腊味等特色农产品打开新销路,拓宽新市场……
今年以来,阳东区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大抓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以产业壮大推动县域总实力稳步攀升。
2024年前三季度,阳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增速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亮眼。
2024年是阳东“百千万工程”突破年,以典型突破引领全面发展,阳东正全方面推进强区富镇兴村,奋力开创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 黄林 通讯员 谢克明 张雪纯 本期统筹:杨世华 冯斌强 陈运恩 黄韬炜 黄林
初冬时节,位于大沟镇的汉通医疗同位素制造中心项目(下称“汉通医疗项目”)正抓紧建设。作为今年新引进的产业项目,汉通医疗项目再次刷新“拿地即动工”的项目建设速度。
阳江合山机场相关配套设施加快完善,目前已引进光恒科技—阳江空天智能技术等3个产业项目,低空经济加速推进。
中广核帆石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快速推进,三山岛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核准并开展前期工作;此外,通威渔光科技示范园项目有序推进,中能建3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全区已建成投产和在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突破550亿千瓦时,产值超200亿元。绿能产业势头强劲。
围绕“新质生产力”全力调整产业体系,这是近年来阳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此背景下,阳东聚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五金刀剪、食品、木器制造等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一直在优化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重点推进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县域强。近年来,阳东以新兴起的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为引领,用好蓝色海洋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低空经济产业等陆上、海上、空中“三口田”,着力打好绿能制造、深蓝牧场、五金刀剪等绿色、蓝色、金色三张产业牌,以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区为目标,聚力做大做强做优“1+3+3+N”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园区是产业与经济的主要载体,也是人才与项目的主要聚集地。当前,阳东正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阳江阳东产业园区。园区内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正抓紧完善规划建设方案,3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人才园、物流园、科创园等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阳东全方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深化改革等改革措施,组建阳江市首只产业投资基金,粤西地区首只区县级产业基金——阳东金航创业投资基金,以“投”促“引”加强对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投资扶持,进一步加快产业体系优化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快速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等工作,一次性解决了上千亩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盘活长达14年的闲置土地,逐步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保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紧跟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步伐,阳东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建优建强招商引资三支队伍,今年1—10月,共引进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288亿元。
打造四大商圈,做旺一座城市。今年以来,在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阳东明确把“加快培育商圈体系建设,创新消费场景”作为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的重要一环,聚力打造包括阳东工贸商圈、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阳东特色美食商圈、阳东家居建材商圈在内的“四大商圈”,带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全方位提升阳东区商业服务水平和城市吸引力。
目前各大商圈正加速构建,区域内拥有了多个地标性网红打卡点,城区人流日益增大,商贸氛围逐渐浓厚,群众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着力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阳东瞄准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的目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各项工作。其中,大沟、新洲镇污水处理厂现已动工建设,危桥改造任务有序推进,大八镇白蒙漫水桥已正式通车;红丰镇中心幼儿园、阳东一职滨海校区正式开学;区第二人民医院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使用,区公共卫生医院加快前期工作;北惯镇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试点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进驻北惯敬老院负责日常运营,全方面提升北惯敬老院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10月份,北惯镇敬老院累计入住老人、养老床位分别比改革试点前增长78%、20%。
阳东还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前,阳东正强化与江城区协同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广雅片区、滨河片区。推动城区向南向海拓展,谋划推进那龙河“一河两岸”建设。加快兴宁路和雨污管网、城市配电网、智慧停车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
今年6月,“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东平镇入选广东省“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名单”。锚定小城市建设,该镇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和综合治理等五个方面,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小城市建设。
立足丰富的滨海资源和深厚的渔家文化渊源,东平镇以旅游产业为重要抓手,推动镇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去年以来,东平镇开展“山海渔韵”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推动东平旅游产业“成线、成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目前,该示范带已基本建设完成,并开展了多场文旅主题活动,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加。
在此基础上,东平镇还推动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联合阳江核电推进核电研学游等项目,进一步延伸文旅产业链。
不仅如此,依托核电、渔业等资源优势,东平正大力引进核电配套及海上风电等相关企业,着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培育海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渔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高水平发展。
持续提升镇域能级,东平镇是阳东区推动镇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缩影。目前,阳东已编制实施“一镇一方案”,着力打造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持续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并依托强镇富村公司,培育一批发展特色产业、承担项目建设、改善环境卫生、盘活资源资产的经营主体,点燃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聚焦乡镇强功能,阳东3个中心镇连城带乡功能持续增强,合山镇加快建设县域副中心;2个农业类和1个商贸类专业镇,深度发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突出商贸基础,助力群众增收致富;3个特色镇充分挖掘利用资源禀赋,通过推动文旅融合、绿美生态等项目建设,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
迎着初冬的暖阳在乡村穿行,村道两旁树木葱茏,宽敞的水泥路贯通全村,串起座座白墙黛瓦的村居和绿意盎然的庭院……
行走在雅韶镇笏朝村,一幅幅怡然自得的乡村画卷铺陈开来。这是阳东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阳东聚焦典型镇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小切口”,稳步提升村容村貌,推动各村焕发勃勃生机。
聚焦环境综合整治,阳东通过设立问题销号榜、“党群积分制+”、“美丽庭院+”等创新方式,推动城乡人居环境与绿化美化水平实现大提升。截至目前,共打造“美丽庭院”3000余户,其中雅韶镇笏朝村荣获2024年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全区种植苗木近8万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聚焦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全区开展7条农房风貌示范带打造和两个精品农房风貌示范区(东平镇北环村和雅韶镇笏朝村)建设工作。
乡村风貌提升的同时,产业振兴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阳东以打响“阳东乡味”区域品牌为抓手,持续做大做优寿长蚝、牛大力、大八益智、新洲腊味等“土特产”文章,全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今年前三季度,阳东农业总产值增长4.7%,农民致富路进一步拓宽。
当前的阳东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阳东区创新融合多方力量,链接各方资源到镇村,形成了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如:“书记面对面”“三共建”及“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阳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区镇村建设新路径,不断的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以“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为例,自2023年7月行动开展以来,已有133家各级社会组织与阳东区直单位、各镇村建立联系,共组织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公益慈善等项目121个。其中“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第一个落地运营类项目——表竹村红色文旅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建成运营后可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0人。
产业以“新”提质,城市向“新”而行,作为粤西地区的“东大门”,当下阳东正抓住“融湾入圈”的发展机遇,加压奋进,争先进位,着力推动县域高水平发展的蓝图逐渐变为具体的“施工图”。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阳东能否借助改革、开放、创新,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阳东的答案是肯定的。
谈起村集体经济收入,许秋文一脸自豪。因为最近几年他所在的大沟镇三丫村村集体收入已翻了一倍,仅去年增幅就达36%,跃居全区前三名。
许秋文是大沟镇三丫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说,收入增长最核心源于清产核资,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最近几年,他们积极盘点村集体用地,将曾经零散土地采取“化零为整”再发包模式,有的实现了数倍增长。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80多万元。
强化清产核资,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是阳东区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思路。为此,阳东成立工作专班,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清理规范。
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清产核资目的是为了盘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维护村民利益,并规范农村资产发包相应流程,推动资产在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公开挂牌。
据悉,至今阳东区已初步清理合同3054宗,对不符合法律和法规要求的依法解除协议并重新发包,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资源。
和大沟镇三丫村一样,合山镇深水河村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成功将该村300亩集体林地拍出,租期18年,林地出租价格由每年每亩100元提高到210元,租期内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3.4万元。
在盘活农村集体用地中,阳东区鼓励农村集体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把办公用房、校舍、厂房等原有物业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为农贸市场、农产品流转中心、农产品加工仓库等,通过收取租金或分红,形成一批经营成本低、经营风险小、经济收益长期稳定的农村集体资产。
一些村还创新探索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其中,那龙镇亨垌村“土地信用发展中心”模式,将土地“存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统一对流转土地进行规划、招商和管理,入选了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如今,全区农村集体收入快速提升。截至目前,阳东157个行政村100%实现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29条,100万元以上的村13条。陈步上
◎2024年前三季度,阳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增速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7%。
◎今年1-10月,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288亿元;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8批次、102家次;累计接待企业95批次、141家次。
◎今年以来,全区共有22家企业申请高企认定,37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3家;组织立项项目7项,获得科技经费支持150万元。
◎截至目前,完成2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42家规上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阳东157个行政村100%实现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29条,100万元以上的村13条,目前正朝着每村不低于20万元的目标迈进。
◎开展7条农房风貌示范带打造和2个精品农房风貌示范区(东平镇北环村和雅韶镇笏朝村)建设工作,打造“美丽庭院”3010户,其中雅韶镇笏朝村荣获2024年省级“美丽庭院”特色村,全区种植苗木7.88万株,超额完成种植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包银高铁建成通车、改造老旧小区49个、新建充电桩1000个…巴彦淖尔这份计划与你有关
下一篇: 礼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